牙源性影细胞癌的治疗新突破-重离子治疗
牙源性影细胞癌的治疗新突破-重离子治疗
患者男,36岁,主诉:左侧上颌骨牙源性影细胞癌复发多次术后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23年5月8日因左侧上颌骨肿物行“上颌骨囊肿去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牙源性钙化上皮瘤”。2024年1月前出现左上颌牙齿疼痛,左侧鼻旁、上颌部出现肿胀,行左侧上颌骨病检示:①牙源性钙化上皮瘤;②不完全排除恶性可能。2024年1月30日行“左上颌骨肿物探查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牙龈翻瓣术、局部组织瓣转移修复术、神经解剖术”,病理诊断:左侧上颌骨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考虑牙源性影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5/ 6(+),p63(+),p40(+),CK19(+),p16(+),p53(弱+),S100(-),CR(-),BRAF V600E (VE1)(-),PTEN (-),PHH3(>20/1OHPF),Ki-67(+,热点区约60%)。特殊染色结果:特染 刚果红(氧化前)(-),特染刚果红(氧化后)(-)。2024年4月出现半左面部疼痛、左眼流泪,伴疼痛加重,于2024年04月25日行“左上颌骨肿物探查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牙拔除术、神经解剖术、钛板植入术、腓骨肌皮瓣切取转移修复术、血管吻合术”。2024年6月患者左鼻背肿物长出,左鼻背膨隆,触压稍疼痛。于2024年7月29日行“左鼻肿物扩大切除术,上部分切除术,额瓣切取转移修复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局部组织瓣转移修复等”。病理结果:(鼻背)送检组织内查见大量浸润性生长上皮团,细胞体积较小,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多见,部分上皮团内可见坏死,多核巨细胞反应,结合病史考虑牙源性影细胞癌。2024年09月20日患者因左侧鼻腔、眼眶内肿物长出行眼眶及颌部MRI示左侧鼻腔、左侧眶周及泪腺区异常信号影,考虑复发转移,就诊于我院,拟行重离子治疗。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
专科情况: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鼻背肿物长出,上至左侧眶上,下至左侧鼻道内,左鼻背膨隆,触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差;左鼻腔触血(+),左侧面部疼痛、左眼有脓性分泌物及流泪。
诊断:上颌骨左侧牙源性影细胞癌
rpT2N1M0 IVB期
KPS评分:80分
重离子治疗计划:1.靶区勾画:GTV勾画为核磁提示左侧鼻腔及鼻咽腔、口咽腔、左侧颌面部、眶周、鼻根部多发不规则结节及肿块及周围受侵组织,外扩0.5cm形成PTVboost,CTV为GTV基础上勾画高危区域,在右眼、右视神经等处适当裁剪,外扩0.3cm形成PTV1;GTVnd_R为右侧颈部Ⅱ区增大淋巴结,GTVnd_L勾画为左侧颈部Ⅰb、Ⅱ区增大淋巴结,CTVnd_R勾画为右侧颈部Ⅱ区淋巴结引流区,CTVnd_L勾画为左侧颈部Ⅰb-Ⅱ区淋巴结引流区,分别外扩0.3cm形成PTVnd_R、PTVnd_L。
2. 处方剂量:PTVboost 8Gy(RBE)/2fx,PTV1、PTVnd_R、PTVnd_L 64Gy(RBE)/16fx,肿瘤区总剂量达到72Gy(RBE)/18fx。
图1:肿瘤区总剂量达到72Gy(RBE)。
图2:PTVnd_L 64Gy(RBE)/16fx。
图3:PTVnd_R 64Gy(RBE)/16fx,肿瘤区总剂量达到72Gy(RBE)。
疗效评价::患者碳离子治疗结束,复查鼻窦、颈部核磁示左侧鼻腔、左侧颌面部、眶周、鼻根部多发不规则结节及肿块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肿瘤疗效评价PR。
图4:治疗前:左侧鼻腔及鼻咽腔、口咽腔、左侧颌面部、眶周、鼻根部多发不规则结节及肿块,左侧咽旁及颌面部肌肉广泛受侵。
图5:治疗后:左侧鼻腔、左侧颌面部、眶周、鼻根部多发不规则结节及肿块,左侧咽旁及颌面部肌肉局部受侵,较前缩小。
患者碳离子治疗7次出现急性1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及急性1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给予漱口液漱口、口腔护理、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喷洒促进表皮生长。治疗9次后出现急性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继续给予给予漱口液漱口、口腔护理。余给予止痛、调节睡眠、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2周以上症状均缓解。
讨论:牙源性影细胞癌(ghost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GCOC)是罕见的颌骨恶性肿瘤,部分为原发,部分由已存在的钙化牙源性囊肿或牙源性影细胞瘤引起。GCOC最常发生于上颌骨,占67%,中位年龄40岁,男性居多(2∶1),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它以浸润性方式生长,无明显包膜,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常伴有骨组织浸润。临床上,CCOC常表现为颌面部肿胀、病变区牙齿松动和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牙源性影细胞癌由于其生长方式的多样性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性,治疗难度较高。手术切除虽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对于手术不彻底的患者。而重离子治疗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和高能量释放,能够针对肿瘤部位进行精确照射,有效减少复发风险。研究显示,相较于常规放射治疗,重离子束的相对生物效应约为1.5至3倍,这意味着它能更有效地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无法修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重离子治疗,以其高精度和高效能,成为治疗复杂肿瘤的新选择。它利用加速后的碳离子或其他重离子束,直接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有效杀死癌细胞的目的。与传统放疗相比,重离子治疗在穿透组织时释放的能量较少,直至到达目标区域,才会在短距离内快速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布拉格峰。这一特性使得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最小化,同时确保了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在实施重离子治疗前,患者会接受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评估,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随后,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确保重离子束的入射角度、剂量和次数均达到最佳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在经过精准定位后,会接受多次重离子束照射,每次治疗时间较短,一般为30分钟左右,但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数周完成。
对于牙源性影细胞癌患者而言,重离子治疗无疑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精确的治疗选择。它不仅能够减少手术后的复发风险,还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可治愈肿瘤。
放疗五科:胡廷朝 王新兰 张耀玲 马淑萍 张天娥 童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