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1岁,右肺腺癌

发布来源:武威重离子中心 放疗二科供稿 供稿人:陈东基
发布时间:2025-08-13 09:03:55
字体:

【典型病例】右肺腺癌碳离子治疗后4年肿瘤全部消失

病史描述

患者女,51岁,于2021-5-25体检查胸部CT:右肺下叶前基底段不规则分叶软组织肿块,多考虑周围型肺癌;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2021-06-04查PET-CT:右肺下叶基底段占位,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伴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纵膈淋巴结转移。2021-06-10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提示为右肺下叶前基底段低分化癌,考虑肺腺癌可能,基因检测结果提示: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医生建议口服“奥希替尼”治疗。

治疗经过

2021-07-09就诊于我院,给予右肺癌碳离子放疗21次,同步口服“奥希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疗效评价达PR。2023-01-09复查PET-CT提示:右肺下叶支气管旁斑片影并相应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分支狭窄、闭塞,局部代谢轻度增高,多考虑治疗后活性抑制或消失,局部炎性并局灶不张,纵隔及双肺门散在密度增高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代谢。考虑肺癌碳离子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后,疗效评价达CR。

wuwei

图1:2021-06-21胸部CT:右肺下叶前基底段不规则分叶软组织肿块,多考虑周围型肺癌;纵隔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

wuwei

图2:2021-08-09 治疗后复查胸部CT:现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异常密度伴邻近肺组织内阻塞性肺炎,双肺内及胸膜下数个小结节,部分硬结。

wuwei

图3:2023-1-9治疗后17个月复查PET-CT:①右肺下叶支气管旁斑片影并相应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分支狭窄、闭塞,局部代谢轻度增高,多考虑治疗后活性抑制或消失,局部炎性并局灶不张。②纵隔及双肺门散在密度增高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代谢。

wuwei

图4:2025-8-7治疗后4年复查PET-CT:①右肺下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未见异常代谢,较前代谢略减低,考虑治疗后活性抑制或消失,局部不张炎症。②纵隔及双肺门散在硬结小淋巴结,部分轻度代谢,多考虑炎性。右肺上叶条片状密度增高影,内空气支气管气象,未见异常代谢,多考虑炎症;右肺中叶微小结节影,未见异常代谢,多考虑炎性。

专家观点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肺腺癌和肺鳞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相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所占的比例较小(约15%),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三大最常见类型。肺腺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比例约35%-40%。常位于肺部的中心位置,相比比其他类型的肺癌生长速度缓慢,转移可能性较小,肺腺癌常见于非吸烟的女性和年轻人,患者年龄一般只有40-50岁。肺腺癌的整体预后优于小细胞癌及鳞癌。在肺腺癌中,又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腺癌等。原位腺癌指未发生周围浸润的腺癌,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100%。微浸润腺癌指发生了周围浸润,但浸润的范围小于等于5毫米的腺癌,5年生存率也接近100%。在浸润癌中,早期浸润腺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预后也很好。肺腺癌的治疗,首先要检测基因突变,接近有40%-50%不吸烟的女性病人,可能会存在相应的驱动基因改变,一旦发现,使用靶向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没有驱动基因改变,后续可以选择免疫治疗或化疗。对于肺腺癌特异性比较高的化疗方案,是含铂双药治疗,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为主,有效率更高。对于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离子治疗研究,Miyamoto等报道了79例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达到90%,5年生存率达到68%;Shioyama等报道了日本四家机构的306名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69.4%和88.6%。对于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重离子治疗的研究,Karube等报道了三个中心的64例II-III期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62.2%,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2.3%,局部控制率为81.8%;Hayashi等报道了32名80岁以上II-III期的患者,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3.5%、46.7%和68.0%。相较于重离子放射治疗优异的疗效,普通光子放射治疗的RTOG9410研究,报道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610例患者,接受光子放疗结合同步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5.6个月,5年生存率为13%。

重离子放疗在肺腺癌领域代表了精准肿瘤学的重大突破,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物理学极致调控实现生物学高效杀伤,为无法手术者打开根治窗口。随着技术普及与方案优化,未来有望成为早期及局部晚期肺腺癌的一线选择。

让我们联系您

陇ICP备 160024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