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偏爱”哪些人?揭开背后的5大“隐形杀手”
肝癌“偏爱”哪些人?揭开背后的5大“隐形杀手”
肝癌作为全球高发癌症,其发病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2025年《柳叶刀》肝癌委员会报告指出,全球超60%的肝癌病例可通过控制风险因素预防。以下这些“隐形杀手”需重点警惕。
1. 病毒性肝炎:肝癌的“头号元凶”
乙肝(HBV)和丙肝(HCV)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2022年全球肝癌中,HBV感染占39%,HCV占29.1%,预计2050年仍将分别占36.9%和25.9%。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血液传播,丙肝则主要经血液暴露(如共用注射器)感染。慢性感染者若不及时治疗,肝脏反复受损后易发展为肝硬化,最终诱发肝癌。

2. 酒精:肝脏的“慢性毒药”
长期大量饮酒(日均酒精≥40g,持续10年以上)会导致酒精性肝病,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更危险的是,“代谢疾病+长期饮酒”人群的肝癌死亡风险是单一因素者的2.3倍。数据显示,酒精相关肝癌占比将从2022年的18.8%升至2050年的21.1%。

3. 肥胖与脂肪肝:悄悄“胖”出肝癌风险
随着全球肥胖率升高,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已成为新兴风险因素,其导致的肝癌占比将从2022年的8%增至2050年的11%。肥胖、糖尿病患者若合并脂肪肝,肝脏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可能逐步恶化为肝硬化。

4. 黄曲霉毒素:藏在食物里的“致癌密码”
发霉的花生、玉米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肝癌诱因。长期摄入会损伤肝细胞DNA,尤其在乙肝感染者中,叠加风险更高。

5. 其他“帮凶”:遗传、肝硬化与辐射
有肝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病)、肝硬化病史,或曾接受腹部放射治疗者,风险也会升高。此外,肝吸虫感染、滥用肝毒性药物等也可能间接诱发肝癌。

肝癌预防小贴士:
疫苗接种: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工作者)及时补种。
控制饮酒:减少酒精摄入,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
健康饮食:不吃发霉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饮食,预防脂肪肝。
定期筛查: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每6个月做腹部超声+甲胎蛋白检测。

科室简介
武威肿瘤医院放疗一科主要开展针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肾癌、前列腺癌等腹盆部恶性肿瘤的碳离子及光子放疗。并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细胞免疫等综合治疗。目前我科室正在开展一项碳离子治疗早、中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如果符合入组条件,可以为您免去重离子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