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 “拉不出” 烦恼?这篇便秘科普,帮你把问题说透!

发布来源: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5 15:00:00
字体:

还在为 “拉不出” 烦恼?这篇便秘科普,帮你把问题说透!

“明明肚子胀得难受,在厕所蹲了十几分钟,却连一点便意都没有”“每次排便都像在‘渡劫’,大便干得像小石子,擦纸时还可能带血”……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经历,那大概率是被便秘 “盯上” 了。作为生活中常见的 “隐形困扰”,便秘看似不起眼,却悄悄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 —— 有人为了通便反复滥用泻药,有人因忽视调理拖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带大家全面了解便秘,教你科学应对,摆脱 “排便焦虑”。
一、先搞懂:到底什么样才算便秘?
很多人觉得 “一天没排便就是便秘”,其实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医学上对便秘有明确的定义,主要看两大核心表现:
1. 排便困难:比如排便时需要用力、蹲厕时间长(超过 10 分钟)、排完总觉得没干净、肛门有堵塞感,甚至需要用手辅助才能排出;
2. 排便次数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 3 次,且粪便干硬、呈块状。如果以上症状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就属于 “慢性便秘”,需要重点关注,及时调整或就医。
二、便秘有多普遍?
这些数据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越来越精细、生活节奏加快、久坐不动时间变长,再加上精神压力增大,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 4.0%-10.0%,这意味着每 10-25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人长期被便秘困扰。更值得注意的是,便秘的患病情况还存在明显差异:
1.年龄越大,风险越高:老年人肠道蠕动速度减慢,慢性便秘患病率远高于年轻人;
2.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受生理结构、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女性便秘的概率更高。北京地区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便秘人群中,“排便费力” 是最常见的症状(占比 76%),其次是 “排便次数减少”(65%)和 “排便不尽感”(54%),可见便秘带来的身体不适有多普遍。

wuwei

三、便秘分两种,先搞清楚你属于哪一类
很多人一遇到便秘,就习惯性买泻药吃,结果越治越糟。其实便秘分 “功能性” 和 “器质性” 两种,病因不同,应对方法也完全不一样,盲目处理可能会耽误病情。
1. 功能性便秘:肠道没 “坏”,多是习惯出了问题这类便秘最常见,占所有便秘的大多数,简单来说就是 “肠道器官没有病变,但排便功能不顺畅”,主要和 6 个生活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不佳:顿顿吃精米白面,很少吃粗粮、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同时喝水少,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里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硬结块;
生活习惯不良:长期久卧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蠕动速度变慢,就像 “机器没了动力”;生活不规律,没养成固定排便习惯,肠道 “记不住” 该何时排便;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由于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部分人会出现 “便秘和腹泻交替” 的情况;
肌肉力量不足:腹肌、盆腔肌肉力量弱,排便时没有足够 “推力”,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
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问题,会打乱正常的排便节奏,让排便变难;
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可能引发便秘,比如制酸剂、降压药、抗肿瘤药、抗哮喘药、抗抑郁药等,其中抗肿瘤药和阿片类止痛药最为常见。
2. 器质性便秘:器官出了问题,需先治 “根源病”这类便秘是因为身体某个器官出现病变,堵塞了排便通道,需要先治疗原发病才能缓解便秘。常见病因主要有三类:
结肠原发疾病:比如结肠良恶性肿瘤、先天性巨结肠,或肠道内炎症、肠扭转、肠套叠等,这些问题会导致肠腔狭窄或梗阻,影响粪便排出;
肠道外病变:像腹腔或盆腔内肿瘤的压迫、肛周脓肿、痔疮等,会阻碍大便排出通道,让人排便时疼痛或有堵塞感;
全身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尿毒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等,会让肠肌松弛、排便无力;此外,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便秘。

wuwei

四、别再 “忍一忍”!长期便秘的危害,比你想的更严重

很多人觉得 “便秘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但长期便秘会给身体带来连锁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1.诱发心理疾病:长期排便不顺畅,容易让人出现失眠、烦躁、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2.增加肿瘤风险:干硬的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会持续刺激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可能导致细胞异常转变,进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3.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患者排便时通常需要用力憋气,这会导致腹压长时间增高,减少回心血量,同时使颅内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如中风),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危及生命;

4.引发直肠脱垂和肛周疾病:排便时间延长、用力过度,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直肠脱垂,还容易引发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肛周炎等症状;5.影响营养吸收:便秘会导致腹部胀满,让人产生恶心、厌食的感觉,长期如此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机能。

wuwei

五、科学应对便秘:避开误区,这样做更有效

如果是长期便秘,或没有明显原因突然出现便秘,建议先去医院做腹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比如肿瘤、肠梗阻),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对于占比更高的功能性便秘,通过以下方法调整,大多能有效改善:

1. 调整饮食习惯:给肠道 “添动力”别再只吃精米白面:适当增加粗粮(如燕麦、玉米、糙米)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水果(苹果带皮、猕猴桃、火龙果)的摄入,帮助肠道蠕动;每天喝够水:至少喝 1500-2000 毫升温水,别等渴了再喝,充足的水分能让粪便更柔软,更容易排出。

2.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让肠道 “有规律”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固定一个排便时间段(比如早上起床后、饭后半小时),哪怕没便意也蹲 5-10 分钟,慢慢形成条件反射;有便意时别憋,及时去厕所,避免打乱肠道排便节奏。

3. 增加运动:帮肠道 “加速转”避免久卧久坐,每天抽 30 分钟做些轻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瑜伽、打太极等,哪怕是饭后散步 10 分钟,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4. 调节心态:别让压力 “堵” 住肠道学会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肠道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和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

5. 用药避坑:这些方法别长期用别依赖 “清肠”“排毒” 保健品:市面上很多这类产品含有芦荟、大黄等蒽醌类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结肠黑变病,反而让排便更困难;别长期用开塞露:开塞露只能偶尔应急,长期使用会让肠道产生依赖,降低肠道自身的排便反射,加重便秘;选药看 “级别”:如果需要用药,优先选择循证医学推荐的 “A 级药物”(A 级为推荐最高级别),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别自己随便买泻药。如果通过上述调整后,便秘仍没有明显改善,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复诊,排除其他隐藏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wuwei

便秘不是 “小毛病”,而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提醒”。与其靠泻药暂时缓解,不如从生活习惯入手,慢慢调理肠道功能。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帮你摆脱便秘困扰,拥有顺畅的排便体验,让身体更轻松。

让我们联系您

陇ICP备 160024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