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货预警 | 沉默的器官,不沉默的杀手——肝癌
“肝”货预警 | 沉默的器官,不沉默的杀手——肝癌
在我们的身体里,肝脏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哑巴器官”。它功能强大,负责代谢、解毒、合成,但即使累了、受伤了,也常常不吭一声。正是这种“沉默”,让肝癌一旦发现,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沉默杀手”的面纱,学会如何保护我们心“肝”宝贝。
一、认识肝癌:为何它如此凶险?
肝癌主要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肝癌: 肝脏自己“长”出的癌,其中肝细胞癌(HCC) 占绝大多数(85%-90%)。
转移性肝癌: 其他器官的癌细胞“跑”到肝脏安家落户,更为常见。
肝癌的凶险之处在于:
隐匿性强: 早期肝癌基本没有症状。
进展迅速: 肝脏血供丰富,癌细胞容易生长和转移。
基础病多: 患者常伴有肝硬化、肝炎等基础肝病,给治疗带来挑战。

二、高危人群:这几类人需格外警惕!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属于以下情况,请务必提高警觉,定期筛查: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 是导致肝癌最主要的因素。中国约80%的肝癌与乙肝感染相关。
肝硬化患者: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的“肥沃土壤”。
长期酗酒者: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四部曲”。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已成为肝癌的又一重要“元凶”。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中。
有肝癌家族史者: 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肝癌患者,风险会增高。
40岁以上的男性: 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需更加注意。
三、警惕信号:肝脏发出的“求救声”
虽然早期信号不明显,但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组合拳”,必须立刻就医:
肝区疼痛: 右上腹(肝区)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钝痛、胀痛。
全身症状: 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黄疸: 皮肤、眼白变黄,小便颜色深如浓茶。
体征变化: 腹部膨隆(腹水)、皮肤瘙痒、牙龈出血、容易青紫。
“小肝掌”和“蜘蛛痣”: 手掌大小鱼际异常发红(肝掌),或皮肤上出现中心红点、周围有放射状毛细血管的痣(蜘蛛痣)。
请记住: 出现症状往往已非早期,绝不能等到那时才行动。
四、早期筛查:如何揪出“潜伏”的肝癌?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筛查是救命的关键!推荐方案如下:
检查项目: “血清甲胎蛋白(AFP)+ 肝脏超声” 联合检查。
检查频率: 每6个月一次。
为何是它们?
甲胎蛋白(AFP): 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约60%-70%的肝癌患者会升高。
肝脏超声: 无创、便捷、价格低,能有效发现直径1-2厘米的肝脏肿块。
如果联合筛查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做增强CT、磁共振(MRI) 等来明确诊断。
重要提示: 普通体检中的“腹部超声”非常重要,请不要随意放弃此项检查。
五、治疗手段:现代医学的“组合武器”
一旦确诊,请不要恐慌。肝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需要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等综合决定:
手术治疗: 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是可能实现治愈的最主要手段。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早期的小肝癌,射频、微波等手段可以像“微波炉”一样精准“烧死”肿瘤,创伤小、恢复快。
介入治疗(TACE): 中晚期肝癌的常用疗法,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和栓塞剂,“饿死”并“毒死”癌细胞。
放射治疗: 如射波刀、质子治疗等精准放疗,成为对付肝癌的新利器。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这是目前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最大突破。靶向药能精准抑制肿瘤生长,免疫治疗则能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肝脏,这个为我们默默奉献的器官,值得我们用心呵护。面对肝癌,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从接种疫苗、戒酒限食做起,从定期筛查、警惕信号做起,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位“沉默的杀手”扼杀在摇篮之中。
保护肝脏,就是投资我们最长久的健康。
请将这份“肝”货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你关心的人!
初审:马树纤
复审:张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