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守护生命的“血管清道夫”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守护生命的“血管清道夫”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因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发的疾病,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甚至因血栓脱落引发致命性肺栓塞 (PE)。
一、介入治疗的核心方法
1.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拦截致命血栓的“保护伞”
介入治疗的关键第一步。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将形似伞骨的滤器植入下腔静脉(人体最大的静脉),用于拦截下肢脱落的血栓,防止其流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
适用场景:广泛性深静脉血栓(累及大腿及小腿)、存在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无效者、高危肺栓塞风险患者(如合并肿瘤、长期卧床)。
高效性:机械取栓可快速清除血栓,结合溶栓药物能显著缩短病程(部分患者术后2天即见肿胀消退)。
安全性:滤器拦截血栓的成功率超95%,极大降低肺栓塞死亡率。
微创性:手术仅需局部麻醉,创口小(如针孔),30分钟内即可完成,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
2.血栓清除术:直接“疏通”血管
机械取栓/碎栓:通过导管将血栓粉碎后吸出(如高速旋转导管绞碎血栓),适用于体积较大的新鲜血栓。
接触性溶栓:将溶栓导管直接置入血栓内部,局部注射尿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相比全身溶栓,此方法药物用量少、副作用低,效果更显著。
3.联合治疗:多管齐下提升疗效
临床常将滤器植入与血栓清除术结合,例如先放置滤器防止肺栓塞,再通过溶栓或取栓清除血栓,从根源上解决血流阻塞问题。
二、典型案例
患者,女,73岁,于入院前3天无出现左下肢肿胀;伴酸困、肢体冰凉,患者未予重视,未行任何诊治。此后左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伴活动明显受限。在外院查下肢静脉彩超示:左侧髂外、股总、股深(分出段)、股浅上中段、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于2025.02.12以“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就诊于心内介入科,入院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术”,术后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注射用尿激酶 (40万) 静脉泵入 2次/天”溶栓;经溶栓治疗后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明显减轻,遂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利伐沙班抗凝治疗。

下肢静脉造影 术中抽出血栓
术后1月复查彩超提示:左下肢一支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左下肢髂外静脉、大隐静脉汇入段、股总静脉、股深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声像图及彩色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静脉彩超结果
三、专家提醒
黄金救治窗:发病48~72小时内干预效果最佳,可显著减少后遗症。
高风险人群:长期卧床、肿瘤患者、孕产妇等需警惕单侧腿肿、皮肤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误区:切勿采用放血等非正规治疗,可能加重血管损伤或诱发血栓。
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手段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是关键。
心内与介入科重点开展的微创手术有:
(一)心脏与大血管:
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和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术;冠心病介入(PCI)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间血肿支架置入术。
(二)外周血管微创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及血栓抽吸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与泡沫硬化术;急性动脉栓塞切开取栓与溶栓术;急性肺栓塞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腹腔脏器动脉瘤栓塞术。
(三)肿瘤微创及其他微创手术
呼吸道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妇科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术;各类良、实体肿瘤(肝癌、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宫颈癌、软组织肿瘤等)的介入治疗;晚期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静脉血管瘤的介入诊疗;肿瘤患者输液港置入术及取出术。
地 址: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院区1号楼1楼
联系电话:杨旺胜主任:13519352698 孔吉武医生:138845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