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10 个糖友,就有 1 个面临 “脚下截肢” 风险?

发布来源: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9 00:00:00
字体:

每 10 个糖友,就有 1 个面临 “脚下截肢” 风险?

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控制血糖、少吃甜食。但你知道吗?糖尿病的 “隐形杀手” 可能藏在脚下 —— 它就是糖尿病足。所谓糖尿病足,是因下肢远端神经功能异常,再加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最终引发的足部感染、溃疡,甚至深层组织破损。这个看似 “不起眼” 的并发症,杀伤力却远超想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 1 亿人,其中 8.1% 会并发糖尿病足,这部分患者中 45% 属于中重度病变,截肢率高达 19.03%!更可怕的是,糖尿病足的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40 倍,年死亡率达 11%,截肢后死亡率更是飙升至 22%。不过别慌!关键在于 “早预防、早治疗”—— 研究表明,约 45%-85% 的患者只要做好早期干预,就能成功避免截肢的悲剧!

wuwei

一、糖尿病足是怎么 “找上门” 的?

糖尿病足的发生,其实是 “神经病变 + 血管病变” 的双重暴击,过程藏着两个关键信号:
1. 神经 “罢工”:脚下失去知觉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下肢神经,导致足部知觉减退甚至消失。这意味着:泡脚时水太烫没感觉、脚被扎伤或剪指甲太深不疼、冬天冻伤也毫无察觉…… 这些被忽视的小伤口,就是糖尿病足的 “导火索”。
2. 血管 “堵塞”:伤口难愈易感染
糖尿病会导致末梢动脉血管变窄、堵塞,足部血液循环变差。一旦出现伤口,缺血缺氧的环境会让伤口迟迟不愈合,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很容易引发感染,一步步发展成溃疡、坏疽,最终面临截肢风险。

wuwei

与其等发病后补救,不如提前做好防护。

这 7 个日常护理细节,糖友们一定要记牢:
1. 血糖管控是 “根基”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直接降低足溃疡的发生风险,还能促进已出现的溃疡愈合。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别让血糖像 “过山车” 一样波动。
2. 洗脚有讲究,千万别 “泡脚”
原则上不泡脚,洗脚时间控制在 5 分钟内;
用中性肥皂清洁,水温务必≤40℃(可用温度计测量,避免凭手感判断);
洗完用白色毛巾轻轻擦干脚趾间水分,同时检查有无出血、渗液,保持趾间干爽。
3. 每天 5 分钟,自查足部隐患
每天睡前花几分钟检查足底、趾间和足部变形部位,重点看是否有损伤、擦伤、水疱,以及皮肤干燥皲裂、鸡眼、老茧等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皮肤保湿要做好,按摩辅助促循环
日常涂抹足部专用护理霜,避免皮肤干燥开裂(注意:别涂在趾间或溃疡伤口上);涂抹后轻轻按摩足部,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5. 运动选对方式,避免足部受伤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对足部造成磕碰。运动时务必穿舒适的鞋袜,运动后及时检查足部是否有异常。
6. 鞋袜选不对,等于 “埋隐患”
鞋子:大小合脚、透气性好、鞋底厚实且鞋内柔软,避免穿高跟鞋。
袜子:优先选棉质款,不穿过紧的丝袜,每天更换,保持足部清洁。
7. 趾甲修剪有技巧,别踩这些 “坑”
避免剪趾甲边缘过深,防止损伤甲床;
不随意剪破老茧和鸡眼,可用锉刀将趾甲边缘修光滑;别让趾甲过长,也不要去公共浴室修脚,避免交叉感染。

wuwei

三、不幸中招?这 4 点做好,积极应对糖尿病足!

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足症状,别恐慌,做好以下 4 点,配合医生治疗:
1.坚定信心: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诊疗方案,心态是康复的重要助力;
2.均衡营养: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总热量和各类营养素摄入,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3.密切观察:每天留意患肢的皮肤色泽、温度、湿度,以及是否有新的皮损、水肿、疼痛等,及时向医生反馈;
4.正确护肢:休息时将患肢抬高 30°-4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

wuwei

糖尿病足的预防远比重症治疗更重要!对于糖友来说,护好双脚就是守护健康的 “底线”。这些护足知识,赶紧转发给身边的糖友,一起远离 “脚下危机”~

让我们联系您

陇ICP备 160024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