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量越高越好?血透患者的必知真相
血流量越高越好?血透患者的必知真相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流量(即血液通过透析器的速度)是一个常被患者和家属关注的指标。有人认为“血流量越高,透析效果越好”,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帮助血透患者科学认识血流量的“度”。
一、为什么血流量重要?
血流量是衡量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毒素清除率、水分排出效率,以及治疗的安全性。血流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带来风险:
● 血流量足够高:有助于更高效地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
● 血流量不足:可能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治疗效果。
但“越高越好”这个观点,真的科学吗?
二、血流量过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1. 低血压风险增加
血流量过高会加速血液从血管引出,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头晕、恶心甚至休克。
2. 血管通路损伤
长期高血流量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或狭窄风险,影响动静脉瘘或移植物的使用寿命。
3. 心脏负担加重
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患者,高血流量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等问题。
4. 透析器凝血风险
血流量过高可能导致血液在透析器中流速不稳定,增加凝血概率,降低透析效率。
三、血流量的合理范围是多少?
● 常规建议:成人血流量一般控制在 200-300 ml/min 之间,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
● 个性化调整:医生和护士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血压、心功能、体重等指标,设定最适合的血流量。
关键原则:
“充分透析”≠“一味追求高血流量”
科学的血流量应平衡疗效与安全性,避免“为了高而高”。
四、患者如何配合管理血流量?
1. 定期监测
配合医护人员监测血压、心率及透析后症状(如头晕、乏力),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2. 避免自行调整
不要因担心“透析不干净”而擅自要求提高血流量,需在专业指导下调整。
3. 改善血管条件
保护血管通路(如动静脉瘘),避免穿刺部位感染或血栓,确保血流通畅。
4. 合理控制体重
遵医嘱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减少因脱水过多导致的血容量波动。
五、总结:科学看待血流量,安全透析是关键
血流量的设定需要“因人而异”,患者无需盲目追求数值高低。定期与医护团队沟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参数,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透析治疗。
最后提醒
如果在透析过程中感到不适(如头晕、胸闷),请立即告知护士!您的舒适与安全,是我们最大的关注!
魏金芬 武威肿瘤医院肾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主任
主要擅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脏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肾、多囊肾及肝脏疾病等,对血透中心的临时导管、半永久导管及内瘘的管理有独到的见解。
专家门诊:周一至周五
初审:张莉红
复审:张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