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试验:揭秘心脏健康的“隐形警报”
发泡试验:揭秘心脏健康的“隐形警报”
“经常头痛、头晕,甚至莫名中风?背后的‘元凶’可能藏在心脏里!”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项看似“神奇”却至关重要的检查——发泡试验。它被称作心脏健康的“侦探”,能揪出那些肉眼看不见的隐患。究竟什么是发泡试验?哪些人需要做?今天一文讲透!
01发泡试验:给心脏做一次“气泡追踪”
发泡试验全称是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是经患者肘部静脉注射含有微小气泡的生理盐水,嘱患者憋气或咳嗽,再借助TCD栓子检测分析系统,观察进入患者静脉的微小气泡运行情况。正常情况下气泡将在肺循环被吸收,TCD监测不到微栓子,但如果存在卵圆孔未闭,气泡就会从右心房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进而流向脑部血管。在超声监测下,就能捕捉到这些气泡的信号。
原理:生理盐水振荡后产生微小气泡→注射到静脉→通过超声观察气泡是否“乱跑”。
关键目标:筛查心脏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如卵圆孔未闭)。这种分流可能让静脉血栓、气体等直接进入脑部,引发中风或偏头痛。TCD敏感性高、安全无创、易于重复操作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右向左分流的临床筛查,有助于提高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02这些人需要做发泡试验!
² 不明原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尤其是年轻患者)
² 顽固性偏头痛(尤其伴随先兆症状)
² 晕厥、头晕查因(排除心脏结构异常)
² 潜水员/宇航员(评估减压病风险)
² 常规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的检查手段
²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复查
03禁忌症
1.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2.严重紫绀且已知心内分流较大,重度肺动脉高压,重度肺气肿以及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3.近期腹部手术患者及妊娠阶段也不推荐进行发泡试验检查。
4.年龄太小的幼儿(3岁以下)不推荐做。
04检查过程
安全无痛,10分钟完成:
1.患者平卧休息1分钟。
2.选择监护模式,通常采用双通道、双深度,在颞窗探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40~65mm深度)后固定监护探头,同时显示双侧MCA双深度、M模、血流监护曲线。调整能量和增益至血流背景信号较弱,血流信号清晰稳定。
3.用Y型留置针建立肘静脉通路,接三通开关,制作混血激活生理盐水推注肘静脉生理盐水(快速来回推注20次)。
4.迅速(3~5s "弹丸式”团注)将混合激活生理盐水推注肘静脉,开始推的同时启动计时器。
5.观察并记录推注后20秒内的血流及栓子信号。
6.患者平卧休息2分钟。
7.重复步骤4和步骤5。
8.再次进入监护模式,推注混合激活生理盐水,开始推的同时启动计时器,让患者在开始推注后5秒做Valsalva动作。
9.观察和记录推泡后25秒内的情况。
10.患者平卧休息2分钟。
11.重复步骤8和步骤9。
注意事项:
无需空腹,但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
检查后按压针眼3~5分钟,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头晕,休息即可缓解。
05结果解读:你的心脏“漏风”了吗?
阴性(正常):气泡仅出现在右心,无异常通道。
阳性(异常):左心出现气泡,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如卵圆孔未闭、肺动静脉瘘等)。
诊断
发泡试验阴性。
发泡试验阳性,支持右向左分流(固有型或潜在型,大量)。固有型是在静息状态下20s出现MB,潜在型是在做Valsalva动作后25s出现MB。
TCD发泡试验的诊断分级通常采用4级分法:
² 无分流:0个微气泡
² 小量分流:1-10个微气泡
² 中量分流:11-25个微气泡
² 大量分流:>25个微气泡。(其中>60个微气泡或雨级、雨帘级也可认为是更高等级的分流)
后续建议: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脏CT明确分流量及位置,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介入封堵治疗。
06关于发泡试验的常见疑问
Q:发泡试验有风险吗?
微气泡由生理盐水震荡产生,无毒无害,安全性极高。
Q:卵圆孔未闭都要治疗吗?
不一定!需结合症状、分流量大小等综合判断,无症状的小分流可能只需定期随访。
结尾呼吁
心脏的“小洞”可能是健康的“大隐患”!如果你或家人有不明原因头痛、中风病史,建议咨询心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发泡试验。转发给需要的人,让健康隐患无处遁形!
临床医生开具项目:158元/人
1.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56元
2. 临床操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102元
3. 100ml盐水一瓶 (自备)
地址:
武威肿瘤医院中心院区门诊四楼心脑功能检查科428室
咨询电话 0935-6988551
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院区门诊三楼心脑功能检查科E303室
咨询电话 0935-698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