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癌中之王”胰腺癌,这些信号要当心!

发布来源: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11 00:00:00
字体:

警惕“癌中之王”胰腺癌,这些信号要当心!

在医学界,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而令人谈之色变。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个凶险的疾病,学会识别早期信号,防患于未然。

wuwei


胰腺癌为何如此凶险?

胰腺深藏于腹腔深处,被胃、十二指肠等器官包围,位置隐蔽,早期病变很难被发现。同时,胰腺周围血管、淋巴管丰富,癌细胞很容易早期转移。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这些症状要警惕

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1.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可向背部放射,平卧时加重,蜷曲时减轻。

2.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发黄,小便呈浓茶色,大便呈陶土色,常伴有皮肤瘙痒。

3.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短时间内明显消瘦,伴随食欲不振、乏力。

4.新发糖尿病:特别是60岁以上、无家族史、突然出现血糖升高且难以控制者。

5.消化不良:脂肪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油状并有恶臭。

wuwei


谁是高危人群?

胰腺癌并非“一视同仁”,它更偏爱某些特定人群。如果您属于以下类别,就需要对胰腺健康给予额外关注:

1. 长期吸烟、饮酒者

   吸烟是胰腺癌头号可控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致癌物会随血液进入胰腺,直接损伤细胞。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并且风险随吸烟量和年限增加而升高。

   长期过量饮酒则会诱发慢性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重要“催化剂”。

2. 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家族中,特别是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有胰腺癌病史,其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如BRCA1/2等)有关。这类人群需要有更强的风险意识。

3. 慢性胰腺炎患者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持续性炎症和纤维化过程。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反复损伤胰腺组织,犹如一片“反复发炎的土壤”,最终可能“孕育”出癌变的种子。

4. 肥胖、糖尿病患者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产生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增加胰腺癌风险。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0需要引起注意。

   糖尿病: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双向关系。一方面,长期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近期新发的、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且无家族史的糖尿病,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信号。如果血糖突然难以控制,务必查明原因。

5. 年龄超过45岁,伴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者

   年龄是多数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胰腺癌也不例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

   如果在这个年龄以上,反复出现说不清原因的上腹饱胀、隐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看似“胃病”的症状,且按胃病治疗改善不明显,一定要有“排查胰腺”的意识,切勿想当然。

了解自身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是主动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如果您符合上述情况,不必过度焦虑,但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针对性的体检,并与您的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如何预防胰腺癌?

1.戒烟限酒:

戒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限酒不仅保护肝脏,更能直接减轻对胰腺的慢性刺激,避免埋下健康隐患。

2.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如猪、牛、羊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控制体重,尤其是避免腹型肥胖,能有效改善身体代谢水平,减轻胰腺负担。

3.定期体检,针对性筛查:

普通人群可通过定期体检关注健康状况。

对于上文提到的高危人群,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考虑进行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如CA19-9)检测,甚至增强CT或MRI等更具针对性的检查,以实现早发现。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有效管理和控制糖尿病与慢性胰腺炎,就如同拆除了体内的“定时炸弹”,能显著阻止疾病向癌症进展。

wuwei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并非完全无法防范。提高警惕,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就是我们对抗这个“沉默杀手”的最好武器。如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诊。

让我们联系您

陇ICP备 160024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