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何时该选择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何时该选择手术?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预防大隐静脉曲张很重要,可万一不幸患病了,清楚什么时候该做手术同样关键。这就好比开车,知道何时该转弯、何时该刹车,才能稳稳当当到达目的地。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大隐静脉曲张在哪些情况下,通常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癌症严重影响生活
想象一下,每天腿部都有持续性的疼痛、酸胀和沉重感,就像腿上绑了沙袋,甩都甩不掉。这种难受,就算试过休息、穿弹力袜,甚至吃了药,都还是没办法缓解,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说老师,在讲台上站一会儿,腿就疼得受不了,讲几分钟就得坐下歇一歇,日常走路也走不了多远,没几步就累得不行。还有些患者,晚上睡觉的时候,腿也不安分,难受得睡不着觉,第二天起来没精神,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像这种情况,手术就可能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好办法。
静脉曲张程度严重
现在临床上,医生常用CEAP分级来判断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CEAP分级是一套国际通用的、科学全面评估静脉曲张的系统,它从临床症状(Clinical)、病因(Etiologic)、解剖学(Anatomic)和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ic)四个维度来对静脉曲张进行综合评估。不过,咱们老百姓最常关注的,也是今天重点要讲的,是其中的临床症状分级,也就是 C 级,这和大家能不能直观感受到静脉曲张的影响息息相关。

C2级:静脉曲张初现端倪
C2级是静脉曲张较为早期的阶段,此时在腿部可以明显看到蜿蜒迂曲的静脉血管,就像一条条蚯蚓趴在腿上。这些曲张的静脉虽然还没有带来特别严重的不适,但已经影响了腿部的美观。比如夏天想穿裙子或者短裤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这些凸起的青筋而感到不自在。虽然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除了外观上的困扰,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酸胀等症状,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静脉曲张一旦出现,就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C3级:腿部不适悄然来袭
当发展到C3级,情况就进一步恶化了。这时候,除了能看到曲张的静脉,还会出现腿部的酸胀、沉重感。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之后,这种不适会更加明显。比如老师、售货员这类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在工作一天后,会感觉腿部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十分难受。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腿抬高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些,但第二天症状又会反复出现。这些不适症状已经开始影响到日常生活,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静脉曲张问题了。
C4级:皮肤问题接踵而至
到了 C4 级,静脉曲张带来的危害就不仅仅局限于腿部的外观和简单的不适了。这时候,腿部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色素沉着,原本正常肤色的腿部皮肤会逐渐变成褐色或者黑色,就像皮肤被 “弄脏” 了怎么也洗不掉。同时,皮肤还会变得硬化,摸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柔软有弹性。这是因为静脉曲张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腿部皮肤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出现这些变化。这些皮肤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意味着静脉曲张已经对身体造成了更深入的损害。
C5级:溃疡愈合留下隐息
C5 级是比较严重的阶段,此时皮肤已经出现过溃疡,虽然可能已经愈合,但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这些疤痕处的皮肤非常脆弱,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再次破损。一旦再次破损,就又会陷入难以愈合的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由于疤痕组织的存在,腿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进一步受阻,静脉曲张的病情也会更加难以控制。
C6级:“老烂腿”噩梦降临
C6 级是静脉曲张最严重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老烂腿”。此时,腿部的溃疡经久不愈,溃疡面可能会渗出液体,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溃疡还容易引发感染,细菌可能会通过溃疡面侵入周围组织和血液,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蜂窝织炎、败血症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何C2-C6级常需手术
从 C2 级开始,虽然症状可能较轻,但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保守治疗往往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分级的升高,病情逐渐加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引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当病情发展到 C4 - C6 级的时候,手术治疗一般就很有必要了。手术治疗能够直接针对病变的静脉进行处理,比如结扎、剥脱曲张静脉,或者通过微创手术使静脉闭合,从根本上解决血液倒流和静脉迂曲的问题,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出现皮肤溃疡、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存在并发症风险
要是大隐静脉曲张引发了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有很高的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风险,那为了保住性命,就得赶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腿部会肿起来,疼痛也会加剧,皮肤温度升高,颜色还会发红。大家要知道,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跑到肺部,就可能引发肺栓塞,这可是能要命的疾病。所以,一旦发现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尽快手术取栓,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降低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大隐静脉曲张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什么时候该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要是你或者身边的人有这方面的困扰,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让专业的人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初审:刘文玉
复审: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