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答疑】带您认识结肠癌!
【专家答疑】带您认识结肠癌!
近日,年仅三十、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徐,突然遭遇了生命中的一次惊吓——她发现了自己排出的血便,这一幕让她瞬间惊慌失措。为了尽快查明原因,她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进行了详尽的检查。
在医院的肠镜检查室内,一个令人揪心的发现展现在医生与小徐面前:肠道内藏着一个体积庞大的息肉,其表面布满了触目惊心的溃疡,形态异常,预示着不祥。医生通过专业分析,指出该息肉在肠镜下展现出的特征高度提示恶变的可能性,这一消息无疑给小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健康挑战,小徐虽然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但她选择坚强面对,耐心守候着病理报告的出炉。这段时间里,她深刻反思了生活习惯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更加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警醒同龄人,关注自身健康,及早预防,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在普遍认知中,结肠癌往往被视作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威胁,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年轻女性同样面临着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这一转变凸显了疾病谱的复杂性及防控挑战的新维度。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不幸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与死亡病例的“重灾区”,其负担之沉重,令人警醒。
据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的权威数据揭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排名中分别高居第二与第五,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该疾病的广泛流行,也敲响了健康警钟。放眼全球,每年有近九十万生命因结直肠癌而消逝,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强调了加强结直肠癌预防、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的紧迫性。
因此,无论性别、年龄,我们都应提升对结直肠癌的认知水平,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等,以科学手段降低患病风险,守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未来。
今天,我们特邀武威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胃肠外科陈红兵主任针对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全面而细致的解答。
陈红兵
二级主任医师
●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武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兼医务科主任
●甘肃省普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享受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专家
●甘肃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甘肃分联盟副会长
●中国直肠癌保肛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
●委员会陇原胃肠病学联盟副主任委员
●第一届甘肃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甘肃省联盟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甘肃省医师协会医学机械人分会副主任委员
●甘肃省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威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胃癌规范化D2根治术、结直肠癌规范化D3根治术;12年前率先在我省市开展腹腔镜及机器人胃癌及结直肠癌规范化根治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ISR、Bacon手术)、腹腔镜及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等。完成科研项目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22年完成国家卫健委项目1项,2023年主持武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Q:陈主任,请问结肠癌的病因有哪些?
A:结肠癌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饮食、慢性炎症、息肉、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因此,预防结肠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吸烟饮酒、定期体检以及积极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同时,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个体,应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病变。以下是我对结肠癌病因的详细归纳。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疾病的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个体,其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2. 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是结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这些物质在肠道内被细菌作用后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缺乏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也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3. 慢性炎症
●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结肠癌的已知风险因素。这些疾病引起的长期肠道炎症可能导致肠道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结肠癌。
4. 息肉和其他病变
●结肠息肉,特别是绒毛样腺瘤样息肉和管状腺瘤样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这些息肉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恶变,转化为结肠癌。
5. 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饮酒过量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
6.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结肠癌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7. 年龄和性别
●结肠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
●男性患结肠癌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这一差异并非绝对,女性同样需要关注结肠癌的预防。
Q:陈主任,请问如何预防结肠癌?
A:预防结肠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定期体检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减少红肉类及腌制品摄入,注重植物性饮食,增加粗粮、蔬菜、水果摄入,据排便状况调整饮食,限制酒精饮料。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戒烟。
(3)减少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
(4)注重自身健康管理,了解遗传、免疫、内分泌因素的促瘤作用。
(5)保持健康乐观心态。
Q:陈主任,请问肠癌的筛查方法?
A:筛查的方法有多种:直肠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内镜检查,双重对比造影,CT检查,超声显像检查等。其中直肠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肠癌最有意义的几种方法。
1、直肠肛门指检:基础而关键的常规检查
直肠肛门指检,作为医疗领域中最基础的检查手段之一,其操作简便快捷,却在肠癌的诊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检查不仅是直肠癌术前不可或缺的步骤,更是评估肠道健康状况的初步窗口。
2、大便隐血试验:经济高效的结肠健康筛查
大便隐血试验,作为结肠疾病及大肠癌筛查的初步利器,以其经济、安全、迅速的特点广受推崇。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倡导每1-2年进行一次该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特别提醒,进行此检查时需避开生理周期及痔疮出血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结肠镜与纤维结肠镜:精准洞察肠道健康的利器
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通过先进的内镜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观察肠道内部情况,甚至直接取样进行病理学分析,为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于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而直肠指检无异常的患者而言,这些检查手段尤为重要。尽管纤维结肠镜检查在初印象中可能显得复杂,但它却是目前大肠病变检查中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均达到顶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高达90%的大肠癌可追溯到直肠息肉的演变,这一过程往往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因此,通过定期的内镜检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摘除息肉,实现大肠癌的“三早”目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守护肠道健康。
总 结
在当今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更应崇尚劳逸结合的生活哲学,拥抱愉悦的心境,坚持早睡早起,坚决抵制熬夜的诱惑,确保每晚都有高质量的睡眠滋养身心。同时,远离烟酒的侵扰,为肠道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让肠癌无处遁形。即便家族中有遗传病史,也无需过分恐慌,定期的健康检查与科学的预防措施,足以让我们将“肠安无忧”变为现实。
总而言之,结肠癌虽常被提及为健康之敌,但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规律的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在出现任何不适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就能有效避免小疾酿成大病。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肠康久久”的梦想照进现实,并非遥不可及。
武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是省级重点专科,2008年从腹部外科分科成立以来,潜心研究胃肠肿瘤的诊疗16年,对胃肠肿瘤的诊治、手术根治方案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周的多学科会诊制定初诊肿瘤病人的治疗方案、手术根治方式、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及中医等综合治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明显提高了患者五年治愈率、生存率,胃肠肿瘤在这里得到了规范的诊疗。
自2011年6月胃肠外科在我省市率先开展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结直肠癌D3根治术、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腹腔镜及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等先进技术;其中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及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000余例;2023年02月国产手术机器人做了国内首例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至今手术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及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NOSES保肛术做了20余例;完成相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研究项目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正在主持手术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项目1项。2021年 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四年召开胃肠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会议上现场手术直播演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NOSES手术,去年和今年的学术会议上现场手术直播机器人根治性NOSES手术,得到了广大同仁们的认可,提高了医院和科室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