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精准狙击手":载药微球如何改写抗癌战局
肝癌的"精准狙击手":载药微球如何改写抗癌战局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虽为一线疗法,但存在药物扩散广、栓塞不彻底、复发率高等局限。如今, 载药微球技术(DEB-TACE) 的诞生,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患者带来了更精准、高效的介入治疗选择!

技术突破:载药微球的三大核心优势
1. 精准栓塞+长效控释
载药微球以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可精确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营养供应,实现“饿死”肿瘤。同时,微球通过离子吸附作用搭载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吡柔比星),在肿瘤局部持续释放药物长达1个月,使瘤内药物浓度提升至全身的100-400倍,显著增强抗癌效果。
2. 减少全身毒副反应
传统TACE使用的碘化油易被血液冲刷流失,导致药物进入全身循环。而载药微球通过局部缓释,可将外周血药浓度降低50%以上,大幅减少恶心、骨髓抑制等全身不良反应。
3. 适应症广泛,联合治疗潜力大
载药微球不受肿瘤血供限制,对乏血供病灶同样有效。临床研究显示,其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等,形成“局部+全身”综合治疗模式,尤其适用于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等复杂病例。
临床数据:显著提升生存获益
生存率突破 :荟萃分析显示,DEB-TACE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较传统TACE分别提升12%、24%、69%,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1.8个月。
肿瘤应答率高 :研究显示,载药微球治疗组完全缓解率(CR)达52.5%,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传统疗法的72.5%。
安全性更优 :术后发热、疼痛等栓塞综合征发生率降低,且严重并发症(如肝脓肿)可控,患者耐受性更佳。
国产创新:VisPearl®微球引领技术升级
我国自主研发的 VisPearl®载药微球 ,通过优化粒径(40-90μm)和载药效率,可精准匹配不同血管分支。小粒径微球(100-300μm)更易深入肿瘤末梢,实现彻底栓塞;大粒径(300-500μm)则适用于巨块型肝癌的近端血管,显著提升完全坏死率。
真实案例:从绝望到重生的希望之路
案例1 :61岁,肝癌术后、碳离子治疗复发,腹部MR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治疗后复查,大小约 4.3x4.8 cm(S2501,I19),较前病灶范围略增大,边缘欠光并强化明显,邻近肝内胆管扩张及门静脉左栓子形成新出;肝左叶包膜下异常强化结节,较前新出,转移可能。采用载药微球介入治疗后,病灶完全坏死。
案例2 :68岁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8cm),通过DEB-TACE治疗,肿瘤血供完全阻断,肝功能稳定,为后续转化手术创造机会。


术前 术后
未来展望:个体化治疗的新纪元
载药微球技术正朝着更精细化方向发展:
粒径个体化选择 :根据肿瘤大小、血供特点定制栓塞方案,如小粒径用于<3cm病灶,大粒径用于>5cm肿瘤。
联合疗法拓展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有望突破晚期肝癌治疗瓶颈。
适应症延伸 :探索在肺癌、肾癌等其他实体瘤中的应用,惠及更多患者。
载药微球技术以“微创、精准、长效”为核心,重新定义了肝癌介入治疗的黄金标准。无论是延长生存期,还是提升生活质量,它都为中晚期患者点燃了生命的曙光。选择载药微球,不仅是选择一种疗法,更是选择一份与癌共舞的勇气和希望!

杨旺胜主任
心内与介入科重点开展的微创手术有:
(一)心脏与大血管:
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和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术;冠心病介入(PCI)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间血肿支架置入术。
(二)外周血管微创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及血栓抽吸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与泡沫硬化术;急性动脉栓塞切开取栓与溶栓术;急性肺栓塞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腹腔脏器动脉瘤栓塞术。
(三)肿瘤微创及其他微创手术
呼吸道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妇科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术;各类良、实体肿瘤(肝癌、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宫颈癌、软组织肿瘤等)的介入治疗;晚期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静脉血管瘤的介入诊疗;肿瘤患者输液港置入术及取出术。
地址: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院区1号楼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