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碳离子放射治疗
鼻咽癌的碳离子放射治疗
1.碳离子放射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初步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质子重离子中心接受IMCT挽救治疗的局部复发、低分化或未分化NPC患者。IMCT剂量为50至66(GyE)(2.0至3.0 GyE/分次)。计算1年总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PF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对PFS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可能的预测因素。
在75名患者中,4名患者、14名患者、29名患者和28名患者分别患有复发性AJCC分期I期、II期、III期和IVA/B期疾病。中位随访15.4个月(范围为2.6~29.7个月),1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PFS、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区域无复发生存期和远处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1%、98.1%、82.2%、86.6%、97.9%和96.2%。在单变量分析中,更高的3 GyE(vs<3 GyE)或更高的生物等效剂量显著提高了PFS率,但在多变量分析中没有。在IMCT期间,没有患者出现≥2级的急性毒性。晚期治疗引起的严重(3级或4级)毒性并不常见,但粘膜坏死(9.3%)、口干症(1.3%)和颞叶坏死(1.3%)。
2.光子与碳离子束混合放疗在非转移性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本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质子重离子中心接受IMRT + CIRT治疗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局部控制、区域控制和远处控制。采用CTCAE 4.03对急性和晚期毒性进行分级。
方法:PTV1和PTV2采用IMRT治疗,剂量分别为56 Gy/28次和50.4 Gy/28次。使用CIRT将15-17.5 GyE分成五到六次(每次2.5-3.5 GyE)。
结果:共有6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74%的患者为局部晚期(III/IV期)疾病,92.8%的患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中位随访31.9个月,3年OS、PFS、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远处控制率分别为94.9%、85.2、96.9、98.4、89.7%。IMRT与CIRT混合治疗耐受性良好。IMRT与CIRT混合治疗耐受性良好。2例患者(皮炎)观察到放射治疗引起的严重(定义为≥3级)急性毒性。更常见的与化疗相关的严重急性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和贫血。1级或2级放射引起的晚期毒性包括22例(31.8%)患者发音困难,59例(85.5%)患者口干,11例(15.9%)患者听力受损。在分析时未观察到严重的辐射引起的晚期毒性。
3.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与IMRT+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的生存结局和毒性特征:一项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方法:对接受IMRT和IMRT+CIRT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倾向评分匹配分析(1:1)。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检查患者的基线特征。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确定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卡方检验检查风险因素与不良事件(AE)之间的关联。使用Cox模型和逻辑回归分析AE。IMRT组的所有患者均使用6-MV光子束进行体外放疗,采用7-9个照射野。治疗技术采用同步集成加量(SIB)技术。对于T1-2,处方剂量为66Gy,分30次照射至原发肿瘤计划靶区(PTV_G),对于T3-4,处方剂量为70.4Gy,分32次照射。PTV_C1和PTV_C2的照射剂量分别为60Gy和54Gy,分30-32次照射。
在IMRT+CIRT组中,PTV_C1和PTV_C2分别使用IMRT以57.2Gy/26/Fx和52Gy/26/Fx的剂量进行治疗。对PTV_C1增量使用CIRT处方11.5Gy,分5次照射(每次2.3GyE/Fx),对GTV_P增量使用CIRT处方15GyE,分5次照射(每次3GyE/Fx)。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5天,每天一次。
结果:109例接受IMRT+CIRT治疗的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0.6个月(范围:4.6-82个月)。两组之间无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或总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IMRT+CIRT组可能更好(p>0.05,分别)。多变量分析表明,淋巴结推量是唯一与LRFS和DFS显著相关的因素。IMRT+CIRT组中有37名患者(34.0%)发生了3级急性口腔黏膜炎,没有观察到4级急性口腔黏膜炎。IMRT+CIRT组中所有患者均发生了1级皮炎;而在匹配组中,76名患者发生了1级皮炎,27名患者发生了2级皮炎,5名患者发生了3级皮炎,1名患者发生了4级皮炎。IMRT+CIRT治疗与口腔黏膜炎和皮炎的较低等级趋势显著相关(p<0.05,分别)。未观察到任何严重的(即3级)慢性AE,例如口干、皮肤纤维化、颞叶坏死、放射性骨坏死或放射性神经病变。
4.调强放疗时代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荟萃分析
目的:在这项研究中,通过荟萃分析比同步放化疗(CCRT)和单独放疗(RT)对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的疗效和毒性。
材料和方法:我们检索了数据库,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都被用于基于Cochrane方法的RevMan 5.3荟萃分析。
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有15项研究被认为是合适的。仅使用RT,I期的5年总生存率(OS)>90%。然而,单独接受RT治疗的LANPC的5年OS率仅为67%-77%。在IMRT时代,联合化疗将估计的5年OS率从73.7%(没有联合化疗)提高到81.8%(有联合化疗)。
结论:在这项荟萃分析中,所有纳入的研究都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综合15项临床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化疗加IMRT比单独IMRT预后更好。CCRT显著改善了ORR、CRR和OS。至于与治疗相关的毒性,与单独使用IMRT相比,CCRT导致了更多可耐受的不良事件。
5.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Kyung He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32例III-IVB期鼻咽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3D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的同步放化疗。 高危PTV总剂量为63-73.5Gy。低危PTV总剂量为45-54 Gy。
结果: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9%和82.6%。 2年和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2%和79.4%。 2年和5年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3%和79.5%。 在同步放化疗中加入诱导化疗并未改善生存结果。与3D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显着降低了晚期毒性的发展。几乎所有患者均发生急性毒性反应。通常观察到的急性毒性是粘膜炎,皮炎,吞咽困难和口腔干燥。接受3D适形放疗的患者之间的急性毒性没有显着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导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高存活率和可接受的毒性水平。
6.早期鼻咽癌基于调强放疗的治疗进展
Kwong等报道接受单纯IMRT早期鼻咽癌(T1N0~1M0)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LC)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均为100%。目前亦有不少研究表明单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取得较好的疗效。Su等分析接受单纯IMRT的198例早期鼻咽癌的生存状况,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LC和DMFS分别为97.3%、97.7%和97.8%,其中T1N0M0期、T2N0M0期、T1N1M0期和T2N1M0期的5年DMFS分别为100%、98.8%、100%和93.8%(P=0.073)。Sun等研究结果显示,T1N0M0期和T2N0M0期患者接受单纯IMRT的5年OS分别为97.8%和100%,5年LC分别为100%和92.9%,5年DMFS分别为96.6%和90.9%。
7.复发性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生存和晚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了 2005 年 2 月至 2013 年 5 月期间 184 名既往接受过照射的 NPC 患者复发并接受 IMRT 再次照射。 在 33 名患者中重新分期为 I,在 27 名患者中重新分期为 II,在 70 名患者中重新分期为 III,在 54 名患者中重新分期为 IV。 75% 的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使用了6MV光子(SIB)技术进行治疗计划。中位剂量为66.7Gy(范围,42-77Gy)。分次剂量为每天1.8-2.3Gy(每周5天)。有十三名患者接受了近距离放射治疗。
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 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总生存率(OS)的3年精算率分别为85.1%、91.1%和46.0%。 约 53% 的患者出现 3-4 级晚期毒性。 在调强放疗(IMRT)后记录了晚期严重不良事件(SAEs)(≥3级毒性)。常见的晚期SAEs包括黏膜坏死、头痛、颅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有44名(24.9%)患者因黏膜坏死导致的大量鼻出血而死亡,因为坏死涉及到了内颈动脉。黏膜坏死的中位潜伏期为6.0个月(范围0.5-65.5个月)。多变量分析表明,化疗和初始放疗与再放疗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DMFS 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调强放疗是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鼻咽部大出血是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期复发是 DMFS 的不利因素。 联合化疗可以改善 DMFS,但不能改善 OS。 需要以提高生存率和最小化晚期毒性为重点的最佳抢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