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 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的影响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 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的影响
张志超,陈东基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放疗科,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并分析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1-1)、 癌胚抗原 (CEA) 和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官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股骨、直肠、小肠、膀胱、骨髓受照射剂量,比较两组患者CYFRA21-1 、CEA 、SCCA 水平及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观察组患者股骨、直肠、小肠、膀胱、骨愤受照 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CYFRA21-1、CEA 和 SCCA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CD8+ 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升高 (均P<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两组患者CD4+ 淋巴细胞百分 比和 CD4+/CD8+ 比值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均P<0.05)。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效果均较好,均可抑制CYFRA21-1 、CEA和 SCCA 等肿瘤标记物,且调强放疗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对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轻,对器官辐射较小,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3.0075.04
DOI: 10.3969/j.issn.2096-2665.2024.13.025
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临床常通过提高肿瘤区域放射剂量的方式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但该方式也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提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2]。三维适形放疗能够调整射线方向和剂量分布,调强放疗基于三维适形放疗发展而来,能够控制剂量区形状从而调整靶区与三维方向一致,能够减少正常组织照射量[3]。目前对于宫颈癌放射治疗不同方案组合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对放射源的使用和放射治疗剂量、时间等方面的探讨[4]。基于此,本研究拟观察给予宫颈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34~59 岁,平均年龄 (50.69±8.14) 岁;病理类型:鳞癌32例,腺癌9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 6例,<4 cm 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37~59 岁,平均年龄 (51.36±7.95) 岁;病理类型:鳞癌29例,腺癌12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 9例,<4 cm 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人标准:(1) 符合宫颈癌的诊断标准[5];(2) 年龄≥18岁。排除标准:(1)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 合并转移性肿瘤者;(3)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4) 伴有放化疗禁忌证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放疗前先进行CT增强扫描并将图像上传至瓦里安工作站,自腰2椎体扫描至坐骨结节,对临床靶体积 (CTV)进行勾画,之后在三维方向上向外扩张 0.7 cm,从而勾画出计划靶体积 (PTV),最后在PTV上下缘外2 cm勾画股骨、直肠、小肠、膀胱、骨髓等放疗过程中可能受照累及的器官组织。图像上传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TPS),两组患者均接受放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采用四野盒式照射适形,2.0 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0Gy。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方案,采用共面照射技术,并设计四野适形以优化治疗分布。放疗过程遵循全程常规分割照射原则,确保剂量分布均匀且符合治疗需求。选用 6MV-X 线作为放射源,单次照射剂量为 2.0 Gy,1次/d,5次/周,确保治疗连续性和稳定性。放疗总剂量设定为 50 Gy,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每位患者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均保持一致。对于部分患者,补充阴道后装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阴道后装治疗以阴道黏膜下0.5 cm处为关键参考位点,确保剂量准确送达病灶区域。放疗剂量为10 Gy,分两次完成。期间以单药注射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6,规格:30 mg)周方案进行同步化疗,给予顺铂同步化疗,根据体表面积给予40 mg/m²,每次用药不超过150 mg,1次/7 d,7d为1个周期,共治疗5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灶完全消失且至少持续30 d为完全缓解 (CR);病灶缩小≥50%且至少持续30d为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50%或病灶增大<25%且至少持续30 d为疾病稳定 (SD);病灶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为疾病进展 (PD)[5]。总有效率=CR率+PR率。(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器官受照射剂量。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国械注进20163052474,型号:VitalBeam)测量两组患者股骨、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3) 比较两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mL,以离心机离心10 min (转速为3500 r/min、半径为8cm)后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YFRA21-1、CEA和SCCA水平;另抽取患者肘静脉血4 mL,采用流式细胞仪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BD Biosciences,国械注进20152403509,型号:BD FACS Calibur)测定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个月检测)。(4)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消化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 表示,采用x²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 表 1 。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
注:CR: 完全缓解;PR: 部分缓解;SD: 疾病稳定;PD: 疾病进展 。
2.2 两组患者不同器官受照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股骨、直肠、小肠、膀胱、骨髓受照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器官受照射剂量比较 (Gy, x̅±s)
2.3 两组患者血清 CYFRA21-1 、CEA 、SCCA 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 、CEA 和 SCCA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 、CEA 和 SCCA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CEA、SCCA水平比较 (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EA: 癌胚抗原;SCCA: 鳞状细胞癌抗原。
2.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消化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放射物理、影像学等技术的迭代发展, 癌症放射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在不断发展进步,三维 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先进放射治疗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 用,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患者从中受益。本研究拟观察三 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用于宫颈癌的疗效,期望为临床放 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用于宫颈癌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骨、直肠、小肠、膀胱、骨髓受照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可减少周围器官所受照射剂量,从而减轻重要器官损伤。调强放疗属于三维立体放疗技术,是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方法可有效结合病灶三维立体图形对病灶实施精准治疗,相比于三维适形放疗,该治疗方法的放射精密度更高,可进一步减少射线对病灶周围组织及器官的伤害[7]。
CYFRA21-1是一种在肺癌中特别敏感的肿瘤标记物;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可能呈高表达,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癌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尤为显著;SCCA主要表达于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如肺癌、宫颈癌、头颈部癌等,上述因子均可作为癌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FRA21-1、CEA和SC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方法均可抑制肿瘤标记物水平,且调强放疗的效果更好。CYFRA21-1、CEA、SCCA在健康人群中呈低表达,机体发生癌变后可引起血清中表达升高,可反映肿瘤浸润生长情况[8]。两种放疗方法通过靶区设定和放射线照射,能够对肿瘤细胞复制具有抑制作用,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下调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作用,观察组患者CYFRA21-1、CEA、SCCA水平较低,表明调强放疗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缓解病情方面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两种方法均可产生免疫抑制,但调强放疗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对较轻,可能是该方法优化照射野参数,控制放射后损伤细胞修复,保护危险器官,减轻放射损伤,同时也能保证放疗具有较好的增益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调强放疗所致不良反应较少。分析原因为,调强放疗有利于减少肿瘤邻近器官的受照射剂量,保证肿瘤剂量覆盖,减轻对患者器官组织的损伤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用于治疗宫颈癌患者对CYFRA21-1、CEA、SCCA等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抑制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减少周围器官所受照射剂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轻,安全性较高。
参 考 文 献
[1] 乔友林,赵宇倩.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J/CD].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 1-6.
[2] 沈志勇,林建海,廖绍光,等. 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0): 903-908.
[3] 邓鹏,李必波,伍俞霓. 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实用癌症杂志,2019,34(11): 1902-1904.
[4] 乔志安,杨立鑫,王晓贞.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分别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9): 89-92.
[5]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6): 613-622.
[6] 崔小妹,钱立庭,崔亚云,等. 中晚期宫颈癌适形调强放疗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剂量学初步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1): 31-34.
[7] 张明旺,张恒. 中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9): 1227-1231.
[8] 王飞霞,杨瑞利,韩双. 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SCCA、CYFRA21-1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J]. 肿瘤杂志,2018,24(3): 281-284.
[9] 景莉,翟蓓蓓,王军良. 宫颈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对比观察[J]. 人民军医,2021,64(8): 751-753.
[10] 蒋军,张利文,廖珊,等.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20,41(18): 2426-2429.
初审:刘文玉
复审:马树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