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一出手,肺动脉血栓也要抖一抖
介入治疗一出手,肺动脉血栓也要抖一抖
认识肺动脉栓塞:沉默的致命杀手
肺动脉栓塞(PE)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当血栓从下肢深静脉脱落并随血流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症状。这种疾病起病急骤,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气促,重者可在数分钟内导致猝死。

典型症状警示
●突发呼吸困难(最常见症状)
●剧烈胸痛(尤其深呼吸时加重)
●咯血(约30%患者出现)
●不明原因晕厥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高危人群需警惕
●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者(如长途旅行、术后恢复)
●近期接受过大手术的患者
●肿瘤患者
●妊娠期及产后女性
●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者
介入取栓术: 肺栓塞治疗的新选择
传统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抗凝药物起效慢,溶栓治疗出血风险高,外科手术创伤大。介入肺动脉取栓术的出现,为肺栓塞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方案。
技术原理
医生通过股静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将特制导管送至肺动脉血栓部位,采用机械抽吸或专用取栓装置直接清除血栓,快速恢复肺部血流。
主要技术类型
1.导管抽吸取栓术:直接抽吸新鲜血栓
2.取栓支架系统:释放特殊支架捕获血栓后整体取出
3.机械碎栓术:将大块血栓粉碎后清除
4.联合技术:根据病情组合使用多种方法
介入取栓的显著优势
1.快速见效:手术通常1-2小时内完成,患者术后即刻就能感受到呼吸改善。临床数据显示,术后血氧饱和度可迅速提升15%-30%。
2.安全性高:相比全身溶栓治疗20%的大出血风险,介入治疗严重出血并发症仅约3%-5%。
3.适应症广:尤其适合:高危肺栓塞伴休克患者、有溶栓禁忌证者、溶栓治疗失败病例、部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4.恢复迅速:大多数患者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3-5天可出院,显著缩短康复时间。
真实案例见证
案例1:
79岁女性,外伤后突发大面积肺栓塞,血压降至98/52mmHg,血氧饱和度 85%,紧急行介入取栓术后,肺动脉压立即下降,次日即可坐起进食。
案例2:
66岁女性,进行性下肢肿胀10天,突发胸痛、胸闷、气短2天,外院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给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氧饱和度:80%左右,就诊于我科后紧急行介入取栓+肺动脉溶栓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8%,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术前

血栓抽吸后
预防胜于治疗
日常防栓要点:
a.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
b.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下肢
c.术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d.高危人群可穿弹力袜预防
危险信号识别:
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杨旺胜主任
心内与介入科重点开展的微创手术有:
(一)心脏与大血管:
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和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术;冠心病介入(PCI)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间血肿支架置入术。
(二)外周血管微创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及血栓抽吸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与泡沫硬化术;急性动脉栓塞切开取栓与溶栓术;急性肺栓塞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腹腔脏器动脉瘤栓塞术。
(三)肿瘤微创及其他微创手术
呼吸道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妇科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术;各类良、实体肿瘤(肝癌、肝血管瘤、子宫肌瘤、宫颈癌、软组织肿瘤等)的介入治疗;晚期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动脉、静脉血管瘤的介入诊疗;肿瘤患者输液港置入术及取出术。
地址: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院区1号楼1楼
初审:张洁 马树纤
复审:刘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