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丝路明珠的七彩画卷
张掖:丝路明珠的七彩画卷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的诗句,道出了这座丝路重镇独特的自然风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掖集丹霞奇观、雪山草原、沙漠湿地、古城遗迹于一身,是丝绸之路旅游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
一、张掖:塞上江南的古今交响
张掖得名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自汉代设郡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这里既有"半城芦苇"的湿地景观,也有"色如渥丹"的奇特地貌,更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秋季层林尽染,最适合摄影采风。
《七彩丹霞添锦绣》宋其彪
1.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这片亿万年前由红色砂砾岩铸就的奇幻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上帝的调色盘"。七彩丘陵如巨龙蜿蜒,赭红、金黄、灰白等色带层叠交错,在晨昏光影中变幻出流动的火焰。山脊上风蚀雕刻的"七彩屏"宛若敦煌飞天遗落的霓裳,"神龟问天"等象形石则诉说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片绚烂山峦间穿过,驼铃声虽已远去,但游牧民族留下的岩画与传说,仍在这片"火焰山"中生生不息。每当夕阳西沉,整片丹霞宛如点燃的炭火,重现着"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千古诗意。
2. 马蹄寺石窟群
凿刻于北凉时期的石窟群,将佛教艺术与祁连山崖完美融合。三十三天石窟如天梯般垂直攀升七层,狭窄的甬道与佛龛在百米绝壁上勾勒出立体的曼荼罗。马蹄殿内神秘蹄印相传为天马所留,与藏佛殿15米高的站佛形成"人天感应"的奇妙对话。北魏壁画中飞天衣带当风,西夏彩塑菩萨低眉含笑,藏传佛教的经幡与汉地飞檐在此和谐共存。山间回荡的梵呗与风声,诉说着丝绸之路上多元信仰的交融传奇。
3. 大佛寺
这座西夏皇家寺院珍藏着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34.5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佛陀右胁而卧,面容安详,指间流淌着"涅槃八相"的佛教叙事,身后十大弟子举哀像凝固着千年悲悯。藏经阁六千余卷明版佛经泛着时光的微光,其中《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堪称镇寺之宝。山西会馆的砖雕"西游记"故事墙上,孙悟空金箍棒与寺院飞檐的鸱吻相映成趣,梵汉文化在此完成诗意对话。每当晨钟暮鼓响起,西夏王朝的佛国遗韵仍在这片"塞上佛城"中悠然回荡。
4. 平山湖大峡谷
亿万年的风霜雨雪将这片红层地貌雕琢成令人屏息的天然画廊。峡谷深处,赭红色的岩壁如凝固的惊涛,嶙峋的"九龙汇海"石柱群似蛟龙破浪而出。"将军石"巍然矗立,仿佛霍去病麾下的戍边将士化身为岩;"一线天"裂隙中透过的天光,为幽深峡谷披上神秘面纱。岩壁上远古游牧民族留下的神秘符号,与丝绸古道隐约可辨的驼印,共同编织着时空交错的边塞传奇。当夕阳将峡谷染成金红,整片天地宛如点燃的烽燧,重现着河西走廊最壮阔的地质史诗。
5. 山丹军马场
这片霍去病始创的皇家马场,是镌刻在祁连山下的活态史诗。两千年来,汗血宝马的嘶鸣与汉唐铁骑的蹄声在此交织,丝路驿道上商队与军旅的烟尘化作草甸间的风。夏日万马奔腾,如流动的敦煌壁画重现;秋日牧马人长调悠扬,与匈奴岩画中的骑射场景隔空对话。草原深处散落的烽燧残垣,曾是长城防线的烽火台;祁连雪峰倒映的饮马池,倒映着月氏、乌孙、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背影。这片亚洲最大的马场,将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凝练成一首永不褪色的边塞长诗。
特 色 美 食
张掖:丝路重镇的面食狂欢
炒拨拉
特色:源自山丹县,羊肉、羊杂与洋葱、辣椒在鏊子上猛火爆炒,火焰升腾间锁住香气,口感焦香麻辣。
搓鱼面
特色:面团搓成小鱼状,煮熟后搭配卤肉或蔬菜炒制,形似银鱼,筋道入味。
臊 面
特色:汤头酸辣鲜香,面条薄、筋、光,搭配木耳、黄花菜、肉末,是张掖人早餐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