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酒防癌:了解酒精与癌症的紧密联系​

发布时间:2025-02-11 09:12:43
字体:

在日常生活中,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社交和放松方式。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饮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都与饮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饮酒量越高,患癌风险也就越高。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

饮酒引发癌症的原因:DNA 损害​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引发癌症的关键环节。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被转化为乙醛,随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2)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乙酸。看似简单的代谢过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因为乙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它能够与 DNA 结合,从而导致 DNA 损伤,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wuwei

代谢过程与乙醛的产生​

酒精在体内代谢时,第一步转化为乙醛这个过程相对容易发生。但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后续乙醛转化为乙酸的步骤却存在问题。约有 8% 的全球人口(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携带 ALDH2 基因突变,这使得他们的乙醛代谢能力下降。这些人饮酒后,乙醛在体内大量积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DNA 损伤的机制​

链间交联(ICL):乙醛就像一个强力胶水,可导致 DNA 链间交联,把两条 DNA 链紧紧粘在一起。这会阻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而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一旦这些过程受阻,细胞可能走向死亡,或者发生癌变,开启癌症发生的第一步。​

双链断裂:乙醛还具备更强大的破坏力,它能导致 DNA 双链断裂。这可不是小问题,双链断裂会引起染色体重排和永久性 DNA 序列改变。染色体的重排和 DNA 序列的改变,会让细胞的正常功能紊乱,为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wuwei

干细胞损伤:研究发现,乙醛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尤为显著。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的 “源头”,它的损伤会传递到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血细胞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不断积累,癌症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基因突变与个体差异​

除了前面提到的 ALDH2 基因突变导致乙醛代谢能力下降外,人体自身的 DNA 修复机制也存在局限性。即使身体拥有一套复杂的 DNA 修复机制,但面对乙醛引起的损伤,它仍可能无法完全修复。这就意味着,只要饮酒,就会有 DNA 损伤无法修复的风险,日积月累,患癌风险自然不断攀升。​

研究证据​

众多科学研究为饮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证据。2018 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发现,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导致干细胞 DNA 双链断裂和染色体重排。另一项研究指出,乙醛引起的 DNA 损伤可通过两种机制修复,但修复能力因个体基因差异而异。2024 年的研究进一步确认,酒精通过乙醛代谢导致 DNA 损伤,增加多种癌症风险。这些研究就像拼图的一块块碎片,逐渐拼凑出饮酒与癌症之间清晰的关联画面。​

wuwei

结论​

饮酒通过其代谢产物乙醛对 DNA 造成不可逆损伤,是增加癌症风险的重要机制。特别是对于携带 ALDH2 基因突变的人群,这种风险更高。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患癌风险,建议大家尽量减少饮酒或避免饮酒。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饮酒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让我们远离酒精带来的癌症威胁,拥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联系您

陇ICP备 160024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