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预防(规范化治疗和康复)
规范化治疗
治疗原则制定
多学科协作:癌症的规范化治疗强调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DT 团队会评估肿瘤大小、位置、患者心肺功能等,决定是采取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疗还是其他治疗手段。
遵循指南和规范:医生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权威的癌症治疗指南和规范,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等。这些指南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癌症的治疗方法、药物选择、剂量等都有明确推荐,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治疗方法实施
手术治疗:对于许多早期癌症,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根治的目的。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遵循无瘤原则,防止肿瘤细胞的播散和种植,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例如,乳腺癌手术中的保乳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外观,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影响较小。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或用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精确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质子重离子治疗等,能够更精准地将射线聚焦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化学治疗: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死癌细胞,可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晚期姑息化疗等。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并注意预防和处理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或免疫检查点进行治疗,具有特异性强、疗效好、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但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筛选出合适的患者,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针对非小细胞肺癌 EGFR 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对癌症患者生存率影响
乳腺癌
· 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如果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规范化的手术、辅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不规范治疗可能使 5 年生存率下降至 60% - 70% 左右。 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对 1000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接受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患者,10 年无病生存率比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高出 20% - 30%。
肺癌
·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的手术切除联合必要的辅助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 70% - 80%。若治疗不规范,比如只进行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未进行根治性手术等,5 年生存率可能低于 30%。中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 5000 例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接受规范化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 20 - 30 个月,而未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 10 - 15 个月。
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规范化的手术切除,配合术后辅助化疗等,5 年生存率可达到 90% 左右。若治疗不规范,5 年生存率可能降至 40% - 50%。 欧洲的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对 2000 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遵循规范化治疗路径的患者,其 5 年生存率比未遵循者高 30% - 40%,局部复发率降低了 15% - 20%。
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规范化的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到 70% - 90%。如果治疗不规范,5 年生存率可能只有 30% - 50%。 日本的一项研究对 3000 例胃癌患者进行统计,接受规范化 D2 淋巴结清扫手术及术后规范治疗的患者,5 年生存率比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高 25% - 35%。
康复
身体康复
营养支持: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包括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减轻疲劳感,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症状管理:关注患者治疗后的各种症状,如疼痛、乏力、失眠、淋巴水肿等,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综合方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例如,对于乳腺癌术后出现的淋巴水肿,可采用压力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进行缓解。·
心理康复
心理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如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心理干预: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调整心态,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压力,增强治疗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癌症康复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支持。
社会康复
回归工作和社会生活:在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尽快回归工作和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患者重新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家庭支持:强调家庭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