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巧技,为六旬胃癌患者点亮康复之路——我院胃外科进入双镜联合引领胃癌保功能手术的精准时代
仁心巧技,为六旬胃癌患者点亮康复之路——我院胃外科进入双镜联合引领胃癌保功能手术的精准时代
前言:一面锦旗,一个故事,一份信任与重托
近日,我院胃外科病房里,上演了温馨的一幕。患者李大爷(化名),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的锦旗,郑重地送到了科室医护人员手中。锦旗背后,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胃癌根治手术,更是一段关于如何用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位身体孱弱的老人,铺就一条平稳、快速康复之路的动人故事。

入院时的忧虑——多病、体弱与胃癌的难题
半个月前,年过六旬的李大爷因为上腹不适来到我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胃癌。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家人忧心忡忡。更让他们担心的是,李大爷入院时身体状况并不理想:营养状况不良,身形消瘦,长期吸烟,同时合并高血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心肺功能欠佳。入院评估后经MDT讨论李大爷的病期适合直接外科手术治疗。但是患者体弱多病,能扛得住这么大的手术吗?胃是全切还是能保留一部分?这是家属心中最大的疑虑,也是胃外科团队需要直面挑战。
精细的“备战”——ERAS理念下的术前预康复
面对挑战,胃外科团队没有贸然行动。他们引入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 的现代理念。ERAS不是一个单一的康复理念,而是一整套贯穿于手术前、中、后的管理策略,其核心是减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让康复之路“提速”且“平稳”。
精准评估:入院后李大爷体重指数为20kg/m2,前白蛋白155mg/L,前几个月血压控制不理想,行胸部CT提示:肺气肿、左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随后请心内科医师会诊后建议完善冠脉CTA检查未见异常,住院第一天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显示可仅为320米。结合上述指标,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心肺功能欠佳、血压控制不理想等问题。
术前备战: 针对李大爷的营养不良,团队请营养科会诊后立即启动了营养支持治疗,每天给予肠内营养液500ml-1000ml口服,为他“充电”,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储备能量。同时,通过雾化吸入、加强肺功能锻炼等呼吸道准备,优化他的心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对于李大爷的高血压,医生们严密监控,确保其口服的厄贝沙坦能将血压控制在稳定水平,为手术扫清障碍。
达到目标:经过术前5天的备战,李大爷血压控制平稳,复查前白蛋白指标恢复至正常,6分钟步行试验由320米上升至520米。这一系列精心的“术前备战”,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李大爷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从而有能力平稳度过术后康复期。
关键的“战役”——双镜联合下的精准保功能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这一次,胃外科团队亮出了“王牌”——腹腔镜联合电子胃镜的双镜联合手术。
为何选择“双镜联合”?传统的胃癌根治手术理念,为了确保肿瘤的安全性,对于李大爷胃体近贲门的肿瘤患者,一般都采取全胃切除的手术方式。但随着今年以来胃外科开展的双镜联合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讨论,觉得李大爷有保留贲门手术的机会,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行保留贲门的胃次全切除术,这类手术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比全胃切除术更具优势。
手术室里的“里应外合”:术中在电子胃镜的支撑和实时导航下,腹腔镜器械得以进行精准的切除,完整切除了肿瘤,结合术中冰冻技术,为患者成功保留了贲门的功能。贲门是胃与食管连接的“阀门”,保留它,能有效防止术后食物反流等并发症,让李大爷未来能更好地享受饮食。这场“里应外合”的战斗,不仅实现了 “根治” 的目标,更达到了 “保功能” 的更高要求,为术后快速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顺畅的“康复”——ERAS理念的术后护航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管理同样关键。ERAS理念继续在李大爷的康复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既往的胃癌根治术后,术中需要放置胃管及营养管,在快速康复“非必要,不放置,若放置,早拔除”理念指导下,李大爷术中未放置胃管及营养管,仅放置一根腹腔引流管及术前留置尿管。术后继续做好血压控制、雾化吸入等治疗,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将术后疼痛降到最低,让他敢于咳嗽、活动,减少了其他并发症风险。
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鼓励下,就开始尝试下床慢步行走,这有效促进了血液循环,预防了血栓和肠粘连的发生,停用抗生素;
术后第2天,李大爷可经口少量喝水,减少静脉输液;
术后第3天,李大爷可经口进流质饮食,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和体力重建,进一步减少输液量;
术后第4天,查消化道造影提示:远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造影剂通畅,未见异常,拔除腹腔引流管,嘱患者逐步增加进食量,并给予短肽肠内营养粉辅助;
术后第5天,患者进食量达到1500ml,停止静脉输液。
术后第6天,在院观察1天,精神,饮食,睡眠均良好。
术后第7天,康复出院。
在ERAS理念指导的全程管理下,李大爷恢复的非常顺利,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脸上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红润,术后7天恢复良好出院。结合患者术后病检,患者属于早期胃癌合并极低度危险性间质瘤,其术后的5生存率达90%以上,这个手术的成功实施,既消除了家人的顾虑,又实现了李大爷“既活得长,更活得好” 的愿望。李大爷的笑容,就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患者术后第四天行消化道造影提示:远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造影剂通畅,未见异常。)

(患者的术后病检结果)
结语:技术与仁心,共铸生命奇迹
这面沉甸甸的锦旗,是对胃外科团队最高的褒奖。它见证的,不仅仅是一台高难度的双镜联合手术,更是一个集 “精准评估、微创技术、快速康复、人文关怀” 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管理体系的胜利。对于高龄、基础病多的胃癌患者,我们不再束手无策,通过ERAS理念的系统化管理与腹腔镜联合胃镜的精准微创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根除病魔的同时,守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武威肿瘤医院胃外科,以精湛技术为矛,以人文关怀为盾,为您和家人的胃部健康保驾护航!胃外科是高度专业化以胃癌诊治的科室,也是国内成立较早、甘肃省内最早以研究胃部肿瘤诊治为主的临床科室。科室位于重离子院区8号楼3楼,年门诊患者约8000人次,年完成手术300余台,三、四级手术占比85%以上,微创手术占95%以上,胃癌手术量居全省地州市医院第一,胃癌综合诊治水平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是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分中心、武威市胃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 4 名,初级职称3 名,其中硕士研究5名。
科室参与了多项全球性、国家级、多中心的II、III期临床试验,为全球肿瘤治疗增添武威数据。与此同时,还为本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了新的希望。在长期胃癌诊治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百姓,实用、安全、疗效显著的综合治疗方案。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内胃癌相关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了胃癌综合诊治水平,使患者获益。
初审:张洁
复审:马树纤